江西日报文艺评论:春天里,江西散文再出发

2023-05-03 13:08:54 来源:江西日报-江西新闻客户端

□ 万芸芸

春天,一个适合出发的季节。4月16日,30余名专家学者从四面八方齐聚南昌,一起分享江西散文的新成果,总结江西散文面临的新挑战,研讨攀登江西文学高峰的新路径。


【资料图】

江西散文翻开新篇

“江子的散文集《回乡记》获鲁迅文学奖,是江西散文作家不断努力的结果,代表了江西散文站上了新的起点。”研讨会上,许多专家回忆起了去年的那件文学盛事——

2022年8月,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在京揭晓。继《青花帝国》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提名后,此次江子携新作《回乡记》再度归来。《回乡记》以乡村进入城里人的身份,书写了时代变迁下作者家乡吉水乡村社会的巨大变迁,以及岁月流转中生命个体的悲欢离合,作品力透纸背,直抵人心,文学与史料价值并重,成为中国乡土文学的又一力作。最终,《回乡记》获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,而这是江西文学时隔24年后再获鲁迅文学奖,也是江西散文首次获鲁迅文学奖。

历20多年精进,江西散文持续发力,获得文坛关注,是有基础和底气的。新世纪以来,江西散文激荡成势,一群群散文家强势崛起,一部部力作实力“出圈”,构建了令文坛瞩目的“江西散文现象”。近些年,得益于老一辈散文名家持续以大手笔引领创作风向,一大批60后、70后中青年作家成长为中坚力量,众多80后、90后、00后以新锐的语言、独特的视角为江西文学注入青春朝气,江西散文依然大潮迭起,异彩纷呈。

笔者粗略整理了江西散文创作近三年的“成绩单”——

除了《回乡记》,还有刘上洋《山河气象入梦来》、李晓君《暂居漫记》、范晓波《远方以远》、王晓莉《不语似无愁》、王芸《纸上万物浮现如初》、彭文斌《绽放》、傅菲《元灯长歌》《鸟的盟约》、陈蔚文《若有光》、简心《客路赣南》、安然《独坐羊狮慕》、周文《河远近水深浅》、朱法元《天脉》《山魂》、罗张琴《山河故里》、罗南《后龙村扶贫记》等作品集先后出版。

其中,《山河气象入梦来》从作者众多散文名篇中,选优拔萃了35篇结集成册。“北国风光、南国海疆、西部风情、东海波涛,气象万千的山河向读者扑面而来。”与隽永文字相比,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关注本土并“见意于篇籍”的书写态度。2021年以来,作者陆续推出《油菜花咏叹调》《扁担颂》《天下第一家——义门陈轶事》《江西第一树》《落星墩·鄱阳湖》等。这些散文俯仰自如、雄健开阔。作者将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广博的文化积累融汇于散文的书写,呈现出“天风浪浪,海山苍苍”的气象。

江西散文作家还在一系列散文名刊和权威专业选刊上“攻城拔寨”。2021年以来,《人民文学》发表了李晓君《县城记》、范晓波《成千上万种春天》《夹生饭》、王芸《纸上万物浮现如初》、傅菲《画师》、朝颜《匾事》、欧阳娟《陌生的至亲》等江西散文;《散文选刊》《散文海外版》刊发了安然《万鸟岭上》、刘伟林《水云间》、简心《寒露籽,霜降籽》、谢宝光《出埃及记》、洪忠佩《透过古树的光影》等几十篇江西散文。2021年的《天涯》第四期专门策划了江西散文小辑,发表了6位江西作家的散文新作……

在一些散文专业奖项中,江西作家争金夺银,捧回了一个个奖项:江子《回乡记》获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;范晓波《星空下》获第十九届百花文学奖散文奖;李晓君《只手之声》、范晓波《成千上万种春天》、傅菲《山顶上有什么》、樊健军《毛家窝纪事》获(第三届)丰子恺散文奖;陈蔚文《一次别离》和朱强《出山》、欧阳国《拉链厂》分别获(第四届)丰子恺散文奖提名奖、青年作家奖;江子《去林芝看桃花》、陈蔚文《若有光》分别获第四届三毛散文奖散文集奖、单篇散文奖……

试问散文创作困境

研讨会上,专家们还围绕“散文的困境与突围”展开了激烈研讨。

“江西散文尚未出现全国领军的大家,这说明我们的散文创作是存在某些问题的。”专家认为,江西散文创作队伍整齐,创作力量不容小觑,但的确面临诸多挑战——

“自媒体时代,非常需要用文字来争夺眼球”“网络上,许多好作品脱颖而出,但也有不少粗糙之作,令散文格调呈现出明显的走低态势”“人工智能方便快捷,正逐渐取代许多创作生产”“生活快节奏,作家越来越难沉下心去创作,人们与土地的联系正在减弱”“若阅读不能使人进步,那这样的作品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”……诚然,时代语境的改变,让包括散文在内的文学创作,产生了某些偏移:

一些散文乐于构建小我的心灵世界,体现杯水风波、一己悲欢,缺乏对时代的敏锐观察,缺乏与人民的共情;一些散文陷入单纯的文学技巧,晦涩难懂,甚至孤芳自赏,失去了审美普遍性的感染力;一些作家脱离生活,以简单的采风代替深入生活,作品没有写出思想的分量,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……

除了考量外部环境,专家们还结合散文自身的发展轨迹,从文本的角度来思考散文创作。谈到散文的“困境”与“突围”,有专家认为,“或许要倒过来说,一定程度上是所谓的突围,引发了散文创作的困境。散文创作中,一些人认为散文必须转型,尝试打破现有的散文文体,开始了所谓的突围。而突围的方向,在众多复杂原因的推动下,出现了追逐西方后现实主义创作的现象,试图在西方散文中寻求突围方向。”

如专家所言,从严格意义上说,西方文学的体裁有小说、诗歌、戏剧等,并没有散文。散文是为区别韵文骈文而兴起的,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风格与气派的文体。舍近求远,舍本逐末,从西方探索中国散文的发展密钥,也就自然而然地引发了诸多困难:

比如体裁的模糊。一些散文出现了小说化趋势,既存在大量的虚构,又脱离散文真情实感的基本特征。比如文本的混乱。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,一些散文赶时髦,以跨界为突围方向,事实上却走向了无界,在“新散文”“新概念散文”的主张中,出现了一些写法怪诞的作品。比如散文长篇化。散文是文学的“轻骑兵”,以短小隽永取胜,然而一些散文越写越长,背离了读者的阅读习惯……

挺进文学高峰之路

“江西散文整体实力居于中国散文创作的前沿,江西散文有自信,汇入江西文学攀登高峰的主流。” 研讨会上,专家们从不同方向,为江西散文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。

“散文一直在不断变化,既古老又时兴。我们应当投入更多精力,永远不要放弃探索散文的勇气。”专家们认为,散文是诗意的,是美的。当下散文,正逐渐回归为既书写现实又营造意境,既正面书写亦反思批判,既有诗情画意又有哲理思想,既有现场行走亦有书斋漫步的文学形式。而散文创作,当坚守散文的本质特征,用真情实感书写真实的现实与历史,以此探索散文的更多可能。

专家们还认为,在历史的袅袅余音与时代的铿锵回响中,为脚下的土地树碑立传,是江西散文的良好传统。“真正有震撼力的文字,一定是从地域(或家园)出发,从历史回归当下,一路向上,展现家国大情怀,也展示作家修行有成的高远的文化思考力”“作家作品的唯一性,体现在他个人创作的独具风格、独具样式、独具韵味的散文语境”,而“文化经验,是每个写作者重要的DNA”。那如何讲好江西故事,弘扬赣地风流?有专家建议,江西散文或可从“红、古、绿”三方面入手:“山东涌现了《苦菜花》《迎春花》《铁道游击队》等红色经典。回过头看,江西散文从文学方面对革命历史题材做出过巨大贡献。江西是红色沃土,我们有责任充分挖掘红色历史”“乡村在不断变化,沉下去做深入的体察,以地域和时代的视野,融入人文之思”“生态写作是当下文学的一个热点,而从生态领域进行时代的书写,江西作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”……

散文还应当为时代泼墨,为人民抒怀。“柳青扎根农村十几年,才写出了《创业史》。文学要深入生活,把‘踩点’变‘蹲点’”“作家不一定是哲学家,不一定是经济学家,但一定是思想家。从生活中寻找闪光点,进而让这些闪光点进入我们的创作”“到现场去,到生活中去,让我们的创作与时代、与生活产生直接的对接”“努力形成小我与大我、个体与时代的内涵构成的糅合力。惟有如此,文章才有内涵,有深度,有境界,有百年之远”……

又是一年春风浩荡,江西散文再出发。

版面编辑:万芸芸  杨 数

制图:魏薇

编辑:朱叶

复审:任宇博

审签:邱虎


上一篇:

时代文艺的有生力量(文化圆桌)|今日热闻

下一篇:

时代文艺的有生力量(文化圆桌)|今日热闻

推荐阅读